
确定“宏观研究”的大方向之后,关于是做“买方”研究还是“卖方”研究,也做过一次抉择,最终还是觉得自己适合做“卖方”研究。主要是因为做“卖方”研究在前期会成长得更快一些,工作强度和挑战都会更大,可能用两年就完成了别人需要四年才能积累的经验。同样是做研究,站在“买方”和“卖方”的需求是不太一样的。“买方”研究是以“投资结果为导向”,即使投资逻辑讲的再健全,收益不好也没用。
1988年,顾雏军在英美合办的《能源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《一个新型热力循环的研究》(后被称为“顾氏循环”)的文章,却遭到了国内学术界的强烈质疑,他的科研之梦破碎,只好转战商界。接下来的一段经历就真假难辨。顾雏军说他去英国创业,凭借“顾氏循环”理论发明的格林柯尔制冷剂在海外市场打开了销路。但《南方人物周刊》的报道称,他其实一直在国内折腾,并不成功,只是短暂去过英国。
利比亚,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的石油供应仍然脆弱。美国页岩油增长强劲,但管道完全充满;新管道将于明年上线,以解决产能限制问题。如果原油进一步上涨,对全球经济来说没有好处,主要产油国应该增产以防止油价上涨。沙特阿拉伯仍有增加产量的空间。责任编辑:张宁
2018年6月13日,顾雏军案在深圳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重审,没有当庭宣布结果。直播中,59岁的他很真诚。十年前,在佛山中级法院,他最后陈述时引用了伽利略的故事,他说:他不相信他的案子会像伽利略一样,300年后才能平反。事实证明,他是对的,才十年,虽然恍如隔世。现在就等最后结果,不知他是否会有张文中的好运。
你看得见的,是“云生活”的便利,看不见的,却是“新基建”的支撑。本质上,不是疫情激活了“宅经济”——“宅经济”本就是未来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面向,是“新基建”利好在民生便利度上的投射。到头来,这也跟中国经济社会“高质量发展”图景相映成趣。美国社会学家曼纽尔·卡斯特尔说:“网络社会”不是即将出现的一种社会结构,而是唯一的社会结构。网络不只是现实的镜面,更是现实的一部分,网络消费也是。
而有一些公司管理层认为自己的公司没有太大的前景,或者是估值过高,那么在市场上急于抛售套现,一旦解禁就大比例套现,甚至是清仓式减持,对这样的公司就要高度小心。想想看,像白酒医药里面的大牛股,哪个不是机构扎堆持仓?茅台和恒瑞是公认的穿越牛熊的股票,它们的主要投资者都是机构投资者。每次开股东大会,甚至会来上千名机构投资者的代表,这些公司就是能够真正穿越牛熊周期的公司,具备上面说过的五个特点的公司,我们就可以多加关注,也许它就是未来的长牛股。